今年是“八一台灾”50周年。昨天下午,象山县举行纪念“八一台灾”座谈会,以此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,祭悼罹难,大力弘扬抗台救灾精神,总结该县50年来的水利建设成就,牢固树立以人为本、科学防台的理念。
1956年8月1日午夜,5612号强台风登陆象山,近中心最大平均风速达70米/秒,瞬间风速达90米/秒。该台风一举摧毁了象山门前涂海塘,使该县的南庄平原顷刻间变成了一片汪洋。这次百年来影响我国威力最大的超强台风,给象山造成了巨大损失:死亡3402人,毁损房屋77000多间,浸没早稻10万多亩,其他损失不计其数。
在这场巨大的灾难面前,象山广大党员干部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,身先士卒,舍生忘死,在抗台第一线与狂风巨浪展开了殊死搏斗,付出了巨大牺牲。韩桂秋、彭玉文、陈铭武、林桂英等50名烈士在抗灾中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。台灾过后,象山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带领下,迅速开展灾后自救,他们埋死者、排积水、修海塘、建房屋、复耕地,仅用了半年的时间,就恢复了家园,安定了社会。
座谈会上,“八一台灾”期间的老干部、台灾亲历者、烈士家属代表等分别作了发言。大家的发言,让人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拼搏、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,再一次感受到了象山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、艰苦奋斗的可贵品质。
据悉,象山县将在7月底至8月初举行“八一台灾”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,并将在8月1日举行纪念碑揭碑仪式和纪念大会。
相关新闻
半岛筑就“沿海长城”
目前有标准海塘54条148.4公里
经过50年的努力,象山半岛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具有防洪、御潮、排涝、供水、灌溉、水生态保持等多功能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体系。目前全县有标准海塘54条148.4公里,其中50年一遇标准海塘6条36.9公里,20年一遇标准海塘18条59.3公里。这是象山县在昨天下午举行的纪念“八一台灾”50周年座谈会上公布的数据。
“八一台灾”过后,象山人民在县委、县政府的领导下,按照“挡住潮水,蓄住雨水,排除积水,防止污水”的治水原则,大兴水利建设。其中,该县现有的190公里一线挡潮海塘保护着60%的人口和93.5%的土地,处于生命安全线和经济保障线的重要位置。这些一线挡潮海塘原来全部是土堤,50年来,象山对其进行了有计划、大规模的标准海塘建设,并在前几年的各次台风中经受住了严峻考验。如今,标准海塘已经成为保护象山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。1998年9月,该县为此荣获了浙江省第四届水利建设“大禹杯”金奖。
在强调防台工程手段的同时,象山还加强了非工程措施的研究与应用,建成了水情信息自动采集系统、卫星云图接收系统、远程会议系统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海塘实时图像监控系统等5个支系统组成的防汛防旱调度决策系统。如今,该县基本实现了水、雨情信息采集自动化,防汛防旱指挥调度决策基本实现了一体化、现代化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