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会展业初步形成了京津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。其中,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、科技、文化最发达地区,正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产业,推动着区域会展经济的飞速发展。但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会展业还处在初级阶段,专家指出,会展业还应加强打造区域性品牌。
会展业
城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
当前
,国内会展业发展如火如荼,展会的数量、规模和展馆面积增长了数十倍。会展经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大,因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显突出,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。
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、高赢利的行业,其利润率在20%至30%之间。同时,会展业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。有关资料显示,国际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∶10,即展馆的收入若是1,住宿、餐饮、运输、通讯、旅游、贸易等相关收入将达到10。
上海、深圳的测算表明,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∶9。主要表现在:会展能够吸引大批中外参展、观展人员,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,推动商业、饮食服务业的发展。据统计,一个会展商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至3倍;会展业特有的展品、展地和展期三个要素,决定参展商和贸易商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,承展地必须为参展商提供商品展览、研讨会议、新闻通讯、宾馆业等“一条龙”服务,这样就带动了承展地的咨询业、保洁业、广告业、印刷业、旅游业等的快速发展;会展能够推动举办地加强交通业、运输业、电信业、环保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,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地的综合经济实力。
据权威部门公布,我国会展业去年的直接收入已近40亿元。会展业已成为国内许多城市倾心扶持的产业。
一位资深会展界人士说,对于一个国际化都市而言,城市功能应体现在它的物流对周围地区的辐射能力有多大。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使国与国之间的竞争,直接变成城市与城市、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较量。届时,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,将决定一个城市的地位。
从国内发展现状来看,会展业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大连等一些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迅速崛起,使中国会展业初步形成了京津、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,并与中西部会展中心城市相互协调,构成各具特色、多层次的会展经济发展格局。其中,长江三角洲作为中国经济、科技、文化最发达地区,正以其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产业,推动着区域会展经济的飞速发展。
近年来,长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纷纷投入到“会展经济”的大潮之中。据统计,去年南京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展览就有65场,平均5天半就有一场;杭州的会展企业在三年内由原来的几家发展到100余家,每年举办的展览有110个左右。杭州的“西博会”、苏州的“电博会”、常州的“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”以及宁波的“旅游商品展览会”等展会已崭露头角。但是,杭州市会展办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,目前杭州100多家已有的会展企业中,有独立办展能力的企业不到40家,有的公司成立多年从未办过一个展览。在这些企业承接的展览中,展位数超过500个的只占总展览数的10 %,超过一半的展会展位数在200个以下。专家指出,这不仅是杭州一个城市会展业存在的现象,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会展业总体处在“小、散、乱”的初级阶段。
但南京一位展览业的专家说,从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来讲,长三角的会展业还不够“乱”,就是说优胜劣汰还不够,所以现阶段还形不成相关法律法规和权威部门。在这种情况下,有侧重地打造区域性会展品牌是突破口。在未来几年内,江苏将发挥各地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,对会展业进行合理布局,做强“品牌”。据称,苏州在金鸡湖畔建设的国际博览中心将成为全国第二大展览中心,今后将“借力”上海,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IT、机电、高新产品的展览中心。
在浙江,“双管齐下”给浙江会展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他们一方面大力发展实地展览,杭州和平会展中心、国际汽车会展中心、西湖文化中心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和动工兴建;另一方面加快向网络与电子商务平台转变,国内最大的网上工业品交易会日前在杭州揭幕,而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正在为参展商在网上搭建虚拟平台,拟以“在线义博会”的形式开展。
业界人士认为,展览会的区域性非常明显,展览会的举办地除了观众聚集的地区,就是制造商比较集中的区域。
在珠三角,大约600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,就有6万个企业,涉及各行各业。珠三角已把自己变成一个联动的展览会,这样一来,高质量的观众会出现在该地区。比如广交会,尽管参展费用一直见涨,但企业参展热情仍然很高,因为企业坚信在广交会上一定能不同程度地拿到订单。
而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也具备制造业密集和观众密集的特点,但目前几乎都是各自为政,信息割裂,吸引力小。长江三角洲会展业应抱成团,资源共享,才能使会展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