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旬新“愚公”,五年间凿出千米游步道——干根才
http://www.cnnb.com.cn  中国宁波网  2016年04月14日 15:16

  干根才,男,71岁,象山县黄避岙乡龙屿村村民。

  五年前,这个矮小瘦弱、两鬓斑白的古稀老人抱着能让村民登山揽胜的初衷,做了一件“惊天动地”的大事:一锄头一锄头地为村民们硬是修出了一条千米游步道。在海拔近400米的跃龙岗上,一条黄泥路盘旋其间,逶迤蜿蜒直达岗顶,沿路垃圾桶、路灯、自制休息座椅一应俱全,到过的人无不称赞。五年间,很多人都被这个背着锄头,始终偻佝着脊背,砸山挖路的老人所感动,村民们纷纷加入其中,组成了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开路志愿者队伍,他们自嘲是新时代“愚公”。目前,这支“愚公”队伍已壮大到50余人,事迹被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。

  开山初衷单纯简单

  最近,在象山县黄避岙乡龙屿村,每到夜里,村子里龙山公园后面的跃龙岗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亮光。循着光亮上山,顿时被眼前的景象震惊:在海拔近400米高的跃龙岗上,一条人工开凿的黄泥路盘旋其间,长逾千米,逶迤蜿蜒直达岗顶,那些亮光是安装好的一盏盏路灯发出来的,而这条千米游步道的开凿者正是年逾古稀的干根才。

  跃龙岗的北面就是象山港,站在山顶可以看见蔚蓝的海水,不远处的象山港大桥清晰可见,再远一些还能眺望到对岸的奉化和鄞州。回望时,又能看见黄避岙绿油油的农田和附近数个村庄。风景相当漂亮。这样美的景色如果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,实在是可惜了,报着让村民们登山览胜、莫负大好风景的初衷,5年前,就是这个单纯的想法促使干根才在跃龙岗上举起了锄头。这个当初被村民们戏谑为“痴人说梦”的想法,干根才花了5年的时间让它成为现实。

  天天奔走不辞辛劳

  开山凿路,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。跃龙岗地形较为复杂,山上石壁陡峭、杂草丛生,干根才独自一人“披荆斩棘”,一天下来只能开凿出四五米长的距离。“这杂草砍得没有长得快,新路辟出去没多远,先前开的路便又杂草丛生了,只好重新返工。”同村的王师傅是最早知道干根才开山凿路的人之一,他也曾来帮忙挥过几锄头,可是没几天就畏难放弃了,这对我来说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那时,说实话,他并不相信老干能凿出条路来。对此难以置信的何尝只有王师傅一人,村里绝大多数村民也表示不相信,甚至连干根才的家里人都不相信也不赞同他的做法。怕他身体吃不消,常常劝我放弃,可是干根才眼神坚毅地家人说道:对于自己已经下定决心的事,再苦再难也要去完成。

  5年间,为了尽快修好这条山路,干根才天天奔走在山上山下,严寒酷暑风雨无阻,不知弄坏了几把锄头和榔头。终于,他于去年年中凿通了这条千余米长的山路,在山顶插上了红旗。

  壮举获赞村民支持

  干根才的这一举动,深深地感动了张帮万、盛云平、陈国平、钱万国等村民,大家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组成了一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开路志愿者队伍。

  大家一边配合着干根才将初具雏形的路拓宽,一边规划着在山上建设配套设施。考虑到村民长时间登山会累,几个人就在山上的竹林里就地取材,一起将配套建材抬上山,在半山腰附近的平地上造了个养生竹亭;想到登山人容易口渴,陈国平就自掏腰包买来水箱和水管等材料,把山泉水接到了竹亭旁边;怕村民天黑走山路看不清道,大家就自筹资金2万元,买来22盏3米高的路灯,靠人力搬运至山路上的各个点后,由村民张国恩负责安装接电;山路两边的绿化不够,干根才就自费买来桃李、枇杷等果树秧200余株,种在了山路两边;木工陈国平和钱万国,更是放弃了外出赚钱的机会,准备花一年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建设。众人是柴火焰高,随着村民的纷纷参与、合力开路,跃龙岗登山雏形慢慢形成,来登山揽胜的村民越来越多,还有不少邻村的村民慕名前来。接下来,干根才打算把路基夯实,铺成水泥路,然后沿途装上扶手。如果可能的话,他还想在最高处建一个两层楼高的瞭望塔,供游人登高望远。

  现在,这条山道已经开始造福乡民。每到夜里,跃龙岗上就会出现星星点点的亮光,临近几个村的村民会经常到这里登山健身;每逢周末,前来跃龙岗爬山的人数持续增多,有时山脚下的私家车还会排起长队。自己和同伴的努力为跃龙岗带来了人气,一些爬山的游人还会对他表达感激和敬佩,这让干根才很欣慰,也很自豪,更让他坚信自己5年多的努力是值得的。

稿源:  编辑:祝欣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