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烟台不登烟台山好像没到过烟台,因为她是烟台的标志,烟台市的名字也是由她而来。
烟台山坐落在烟台市区北部,是一座临海的小山。三面环海、环境优美、景色迷人,面积只有四十五公顷,拥有辽阔的海域,集海滨自然风光、开埠文化、文物遗址、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于一体。
据史书记载,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为防倭寇入侵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,也称"烽火台"。发现敌情后,昼升烟,夜举火,为报警信号,故称烟台。烟台山由此而得名,烟台市也是由此得名。
1861年,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,根据中英、中法签订不平等的《天津条约》,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,成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。先后有英国、美国、法国、德国、日本等十七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围临海街道旁边建立了领事馆、洋行等办事机构及众多的别墅。至20世纪30年代,烟台山及其周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异国情调的近代建筑群体。1896年,学者林丙修登烟台山游览,见山下水域外国炮舰游弋,山上布满了各国领事馆,忧国忧民之情油然而生,于是赋诗言志,雕刻在巨大的"燕台石"上。诗曰:"崆峒距左,之罘横前,俯临渤海,镇接齐燕。吁嗟群夷,蚕而食焉,惟台岌岌,一石岿然。谁守此者,保有万年!"
烟台开埠以后,海上往来频繁,遂于1905年在烟台上上设置了灯塔,每当夜幕降临,灯火明灭,指引着夜航的船只,历经百余年它已经成为烟台山上的标志性建筑。
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烟台山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。历经岁月的沧桑,烟台山见证了当年中国一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的历史,同时也见证了烟台市的开埠文化。
烟台山上的灯塔,历经百余年它已经成为烟台山上的标志性建筑
鸳鸯石 |